一、2019 年毕业生规模
2019 年我校共有毕业生 5123 人,研究生毕业生 184 人,男生 94 人,占比 51.09%,女生 90 人,占比 48.91%;本科生 4939 人,男生 3101 人,占比 62.78%,女生 1838 人,占比 37.21%。 生源来自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,生源比重最高的为黑龙江省。
二、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
|
毕业生人数 |
就业率 |
截止时间 |
研究生 |
184 |
64.67% |
8月31日 |
本科生 |
4939 |
92.9% |
8月30日 |
专科生 |
3 |
0% |
8月30日 |
三、2019年毕业生总体流向
2019年研究生毕业生总数166人,其中签约就业104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62.65%;升学 5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3.01%;未就业57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34.34%。
表3-2 2019年研究生毕业生总体流向
|
签约就业 |
升学 |
出国 |
未就业 |
人数 |
104 |
5 |
0 |
57 |
所占比率 |
62.65% |
3.01% |
0 |
34.34% |
2019年本科毕业生总数4939人,其中签约就业3384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68.51%,升学 435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8.8%,出国37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0.75%,734名毕业生以自由职业、合同签约等非签订就业协议的灵活就业方式就业,占毕业生总数的14.86%,待就业354人,占毕业生总数的7.17%。签订就业协议就业是我校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。
表3-3 2019年本科生毕业生总体流向
|
签约就业 |
升学 |
出国 |
灵活就业 |
待就业 |
总数 |
人数 |
3384 |
435 |
37 |
724 |
354 |
4906 |
所占比率 |
68.51% |
8.8% |
0.75% |
14.86% |
7.17% |
100% |
四、2019年毕业生结构
2019年本科毕业生涉及工学、管理学、理学、文学、经济学、法学共6个学科门类,其中工学30个专业;管理学8个专业;理学6个专业;文学3个专业;经济学3个专业;法学3个专业。
表1-2 2019年本科毕业生学科分布情况
序号 |
学科门类 |
二级学科 |
毕业生数量 |
占毕业生比例 |
1 |
工学 |
采矿工程、矿物加工工程、资源勘查工程、测绘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环境工程、安全工程、地质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自动化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、电子信息工程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工业设计、机械电子工程、土木工程、城乡规划、建筑学、风景园林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、焊接技术与工程、工程力学 |
3019 |
62.58% |
2 |
管理学 |
工业工程、会计学、工商管理、财务管理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公共事业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工程管理 |
906
|
18.34% |
3 |
理学 |
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、应用化学、信息与计算科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应用物理学、应用统计学 |
250 |
5.06% |
4 |
文学 |
汉语言文学、英语、俄语 |
198 |
4.01% |
5 |
经济学 |
国际经济与贸易、金融学、经济学 |
325 |
6.58% |
6 |
法学 |
思想政治教育、社会工作、社会学 |
169 |
3.42% |
合计 |
4939 |
100% |